指画是中国特有的一门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又名指头画、指墨画,为写意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作画时,画家用指甲、手掌、手指等部位蘸上水墨或色彩代笔,作勾、点、皴、染,也可与毛笔混用,呈现出偏于粗犷、古拙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不乏毛笔、手指作画二者兼长的画家,他们在使用毛笔这一古老的工具创作之外,又尝试“赤手空拳”、“空手入白刃”的作画乐趣,别开生面又不失水墨丹青之韵。
沧县孙氏指墨画继清代高其佩的从孙--高秉之后系孙氏家族传承。其显著特点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总结出“十六字”新法, 随机应法 ,变幻无穷, 至孙氏第十三世--指墨画第四代传人孙瑞成(1948——)时,指墨技艺已达到很高水平,为当代指墨大家。孙瑞成系沧县褚村海码头人。
没有人清楚地知道,这些年,他人在“江湖”所付出的辛劳,写经满百卷,画佛亦千尊,但他仍然不肯停下游走的脚步,这次又办画展了!所不同的,不是他一个人的作品,父子三人同台献艺,这在沧州书画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文化不同手艺,可以祖辈相传,多少文化大师的后人少有子承父业者,可见文化传承不易。但孙氏两个儿子却秉承乃父的衣钵,早有所成,观其大作,也许你会感嘆,瑞成先生毕生最好的作品,也许不是他笔下的达摩,不是钟馗,乃永吉、智杰二兄弟也!
这是个“炫”的时代。有人花几千万为儿女豪华婚礼以“炫”自己的财富;有人以身试法却向司法挑战以“炫”自己的权利;而孙氏父子,以画展的方式向世人“炫”他们的文化精神!他们一介平民,没有深刻的背景,没有唬人的头衔,他们不需要“作秀”,不需文化“包装”,他们是在自觉延展着一个家族为之骄傲的文化传承,真正的艺术是显露人格的,“老”孙的画,野逸横出、苍润相济,年近七旬,依然能从他的画作中领悟出它的锐气,他的执着,他的纵横开阖。“小”孙的草书长卷,縱逸婉转,笔走龙蛇,大江东去的豪放则一脉相承。
在历代指画名家的作品中,指画所追求的是不同于用笔作画的特殊效果,由于笔锋含水分较多,虽有皲、擦,但仍较为流畅,而手指不能蓄墨,致使线条时断时续,不宜画过细和过精的线条,不能作慢线、长线,工具的局限性需要更高的表现功力。高秉在《指头画说》中认为,“墨需用至五色而运化无痕,斯为妙手,指墨之无痕处,尤本于自当然,有些须细致刻画之处,指画难达精微,有失之粗率之弊。”虽然指甲掌肉不能像灵活的毛笔尖一样运用得心应手,但是指甲掌肉所形成的效果,可以“无笔墨痕”,更抽象、更稚拙,也极易于发挥枯墨法、焦墨法和泼墨法等特点。古往今来,画家们在指画创作领域中不断探索,在更为直接的绘画心象表现中自得其乐,最大限度地直抒胸臆、开拓艺术表现空间,寓奔放于规矩之中,都为我们品鉴工具之外意趣、窥见历史名家真性情提供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