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墨画,又叫指头画,是用手指直接蘸墨作画,经过历代名家大师探索、实践、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张璪 “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的记载,但没有作品传世。高其佩(1660—1734)清代官员、画家,指画开山祖。有百余幅指画作品传世,因此可以说指 画艺术源于唐,盛于清。在《高其佩》(杨仁恺著)一书中对他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做了详细的论述,指出他的最大贡献是:“标题材之新,立结构之异,对当时和后 来绘画艺术都有一定影响。”

沧县孙氏指墨画继清代高其佩的从孙--高秉之后系孙氏家族传承。其显著特点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总结出“十六字”新法, 随机应法 ,变幻无穷, 至孙氏第十三世--指墨画第四代传人孙瑞成(1948——)时,指墨技艺已达到很高水平,为当代指墨大家。孙瑞成系沧县褚村海码头人。

一九九八年六月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孙瑞成指墨个展开幕式的讲话中,杨仁恺先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孙氏指墨画是自清高其佩之后的重要指墨艺术传承体系,瑞成画风极具高氏之风范。”

二OO八年正值奥运会期间,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了孙瑞成指墨个展,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先生给予高度评价,并题写观感:“指墨超群,自成一家”。

目前,孙瑞成在沧州创立了凝岚斋画廊,在海码头有传承基地.

每位艺术家都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世人呈现自己的成功与精彩。孙瑞成的方式,就是不断推出他的新作,举办他的画展。有朋友善意的提醒,一个画家精力有限,应该把精力都用在画画上,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才能耐得住寂寞。孙瑞成不反对别人“不问收获”,但他不行,他不能“不问”自己的人间烟火,重要的是他喜欢这种方式,而且,他的画就是在这样不断“折腾”中,创造者,升华着。激情永远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一个艺术家,无论有怎样的才华,一旦激情不再,就很难再有新作。孙瑞成也一样,他的激情需要某种形式的点燃,而最好的形式就是举办画展!其实,画展之外,他的刻苦,他作画的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画家。蛰居乡野,一画就是几十年!画画,对他来说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他怎么会因为办画展而耽搁了画画呢?大半生,他已经无数次成功地举办过各种画展,国际的、国内的、名人的、自己的、收获着也付出着......他就是在默默的坚守和一次次的滴血的凤凰涅槃中,成就着一个画家另类的艺术人生。

没有人清楚地知道,这些年,他人在“江湖”所付出的辛劳,写经满百卷,画佛亦千尊,但他仍然不肯停下游走的脚步,这次又办画展了!所不同的,不是他一个人的作品,父子三人同台献艺,这在沧州书画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文化不同手艺,可以祖辈相传,多少文化大师的后人少有子承父业者,可见文化传承不易。但孙氏两个儿子却秉承乃父的衣钵,早有所成,观其大作,也许你会感嘆,瑞成先生毕生最好的作品,也许不是他笔下的达摩,不是钟馗,乃永吉、智杰二兄弟也!

这是个“炫”的时代。有人花几千万为儿女豪华婚礼以“炫”自己的财富;有人以身试法却向司法挑战以“炫”自己的权利;而孙氏父子,以画展的方式向世人“炫”他们的文化精神!他们一介平民,没有深刻的背景,没有唬人的头衔,他们不需要“作秀”,不需文化“包装”,他们是在自觉延展着一个家族为之骄傲的文化传承,真正的艺术是显露人格的,“老”孙的画,野逸横出、苍润相济,年近七旬,依然能从他的画作中领悟出它的锐气,他的执着,他的纵横开阖。“小”孙的草书长卷,縱逸婉转,笔走龙蛇,大江东去的豪放则一脉相承。

 “历经磨难已成翁,独立寒斋愿平生,田园思绪泪化雨,水墨情怀润丹青,指墨意境扬正气,东方神韵颂和声,云卷云舒花开落,一切都付笑谈中。”这是孙瑞成的一首诗,这首诗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极好的概括和总结,这里看不到半点失意者的颓唐,看不到英雄迟暮的悲凉,只有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宠辱不惊的平和及对家园故土的情怀。

古人云:“嚼得菜根香,则百事可为。”孙瑞成经历过太多的磨难。他的才情、智慧,都是让社会这部大书,感悟生活的结果,相信这次孙氏父子三人的书画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还有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