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在中国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它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绵延几千年经久不衰。书法,除了其完美的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外,更主要的是书法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具有决定和指导因素,这就是书法的灵魂,它包括幽雅的人文性、深刻的哲理性、丰富的传统性以及独特的审美性。

书法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并赋予作者的心理状态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作品的呈现内涵完全诠释了书法作者的个人修养、个性魅力和时代精神。所以,缺少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的汉字,是不完美的。

然而,写不出一笔好字,却是很多人的一大无奈。至于欣赏不来书法作品,也属平常。所以,“妇女之宝”“荡妇”“好狗边上飘”等等一些笑话曾一直流传。

书法起源于甲骨文时代。经历由甲骨文、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阶段。每一种字体的出现,都赋予了书法风格新的境界。

草书的出现更是让书法艺术进入了创意的巅峰。草书是一种极简主义风格的书法形式,一点一线之间尽显狂放不拘的洒脱情怀。然而,草书虽颇具表现力,却实用性不佳。所以行书的出现很好的做了补充。

古往今来,多少书法大家流传下很多经典书法作品。历经数千年传承着大量个性鲜明的书法名帖,记录着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心路历程,这些书法作品在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方面的不断创新追求,为传统文化作出了极大的奉献。

论书法艺术,首推王羲之。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家,比如: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享有“书圣”美誉。 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要了解一副作品,除了视觉上的美感,还有作者创作时的背景,历史环境等等,了解了这些你才会会真正欣赏到这幅作品的内涵。才会明白,为什么字体用了这样的结构,为何要用不同的写法,甚至那些浓淡之间的差异......而其实字里行间透射出的是作者真实的心境。

书法名帖很多,而这么多的书法作品都是以情感力度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赏者的心,以至于无暇顾及形式构成的表面效果。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以情感人,是人人通晓的艺术诀窍,书法创作尤以情真思深为极致,撼动读者心灵的妙笔必系于真情,神高韵远的境界必成于深思。所谓艺术价值的创造,即是指在一般形式中包含了普通结构所无法包含的独立存在。它既是物质的存在,又是人性魅力的存在。

书法养神

《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书法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让孩子通过学习书法凝神静虑,少躁动,书法之动是专一不杂、养神之动。

书法养心

学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耐心,细心的素质。耐心恒也,细心微也。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杜甫有诗曰:“始知豪放在精微”。书法的起笔收笔处可培养我们精微的好习惯。

书法养目

书法要心悟手出,耳濡目染,而观察最为重要。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尤其注重眼的观察能力。

书法养美

学习书法是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书法养正

书法培养孩子心正。柳公权说:“心正则字正”,通过写字提升人格。书法是人心灵的心电图,即:“写好字,做好人”。

书法养学

我们时刻培养其大书法观,让孩子知道,学习书法不仅仅在学写字,在学写字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诸如经子史集等传统文化。

书法养气

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此气至大至刚也。我们注重书法的气息、气韵的培养,更强调“浩然之气”的培养。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书法养敬

《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我们做学问,学写字要有虔诚之心,敬重之心,唯敬重之心才能领略其妙。

书法养礼

不知礼无以立,通过一笔一画的学习,我们注重礼的培养。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通过学习书法“克己复礼”。礼的精神在当今尤有提倡的必要。

书法养勤

练习书法需要坚持、勤奋,会培养人的耐力。唐杜甫《柏学士茅屋》诗:“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其实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写字画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写字和画画都是修身养性的生活,因为只有写字画画才是书画人的生活吧!